中小银行零售转型:金融科技是“核动力”

2019-07-03 11:25:05来源:中腾信

  近几年上市银行的个人贷款总额保持着较高的增长,从个人消费贷款的投放增速来看,大多数城商行增长较快。其中,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最快的是光大银行、西安银行、上海银行和青岛银行,其增速分别为246.81%、156.09%127.39%和119.1%。

  

  探究四家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高增长背后,利用金融科技发力零售是“催化剂”。作为零售市场的后来者,中小银行起步晚,零售基础较薄弱,但在金融科技“核动力”助力下,中小银行正在加速度追赶。

  

  中小银行零售市场攻城不易

  

  之前银行的重心业务在于对公业务,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化,作为消费主体的个人和小微企业重要性提升,拓展零售业务,成为银行在经济转型时期突围的主要方向。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此前发布的报告称,自2009年起,中国零售银行收入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整体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资产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规模第二大的零售银行市场。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由于品牌认知、产品服务和定价能力远不及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对公业务竞争力本就不足,发力零售更是迫切。在今年A股上市的11家城商行年报中,几乎都明确提出了零售转型目标。

  

  但在零售业务方面,中小银行起步晚,不少城商行、农商行的信用卡资质都是最近几年才获得,再加上零售业务系统不足,面临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双重挤压,中小银行发展零售存在不少困难。

  

  首要便是获客。银行传统获客方式是借助线下网点,中小银行受地域限制,客源有限,且在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发力下,金融服务从实体转向虚拟,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逐步向线上迁移,中小银行线上能力不足,进一步增加了获客难度。

  

  其次是风险管理。目前我国中小银行运行平稳,总体风险可控,但在实际风险管理中,由于零售业务客户分散、风险因素多元,中小银行也确实存在数据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实时风控决策机制、人工管理流程效率低等问题。

  

  此外,中小银行在发展零售金融中,审批授信、流量与金融产品的配对、资金与资产配对等方面效率低也应引起重视。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小银行发力零售困难重重,但其优势是灵活,能更好避免“尾大不掉”,借助金融科技赋能,中小银行可快速夯实零售转型能力,带动业务发展。

  

  借助金融科技服务企业

  

  在零售转型大背景下,对于金融科技需求,中小银行也多是来自于对零售业务系统的补足。但由于中小银行在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不足,无法像大型商业银行对底层科技和系统层面进行自主自控,与外界合作是主流方向。

  

  如2018年个人消费信贷增速排第二的西安银行,在招股说明书中坦承个人消费贷款大幅上升的原因是“与优质合作伙伴合作开展小额线上消费贷款业务”,据了解,该行合作伙伴是蚂蚁金服,双方除业务合作外,还有线下支付场景搭建、移动金融技术平台开发合作。

  

  业内人士表示,BATJ等互联网巨头,流量、场景、技术是优势,但对中小银行来说,当合作方解决了从用户到产品、到数据、到运营的全部问题时,自身能力很难得到成长,且BATJ等巨头缺乏金融基因,在金融关键问题上,未必会比拥有实战经验的金融科技服务公司更适合。

  

  据了解,作为专注于获客与风控的金融科技服务商,中腾信通过自主研发的反欺诈侦测系统、决策引擎系统、催收系统为银行提供全流程的风控技术辅助服务,能将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防范细化至客户借款的全生命周期;对于中小银行获客难题,中腾信利用布局全国的营业网点进行线下获客,及线上精准营销引擎等打造多元获客矩阵,加上自身大数据信用评级及人工智能反欺诈模型对客源进行初筛,为中小银行提供高效精准的获客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风控或是获客,中腾信强调“授人以渔”,以自身积累多年的实战经验为依托,多为中小银行提供工具型服务,让其自身能力可得到成长。此外,相比较“技术包工队”的粗放模式,中腾信强调站在银行视角,在了解业务基础上替银行去思考客户问题,更符合银行实际所需。

  

  据估计,2020年内将有超过50%的银行完成新一代架构改造,迎接全面的金融科技时代。在这股追赶科技的浪潮中,业内人士表示,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势必将更加紧密,双方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