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消费信贷领域风险及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上行引发市场关注。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表示,监管支持消费信贷发展,这与当前扩大内需、支持消费升级的大环境相匹配。银保监会也支持金融机构去挖掘这一市场。
过去几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蓬勃发展,消费金融公司、分期平台、P2P、电商平台等主体不断涌入,行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共债问题、过度授信、隐私信息泄露、暴力催收等问题也逐渐暴露。
但是从整体覆盖范围上看,我国消费金融供给仍显不足。数据显示,我国仅40% 成年人可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服务,服务触达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因此,尽管监管力度加大,国家政策层面仍不断释放鼓励消费金融发展的积极信号。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
消费金融的上半场,“跑马圈地”是主基调,“重流量、轻风控”的问题普遍存在,但是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收窄,同一目标客群的争夺不断加剧,获客成本愈发高昂。据业内人士透露,自从2018年上半年以后,消费金融引流费用日益高涨,单放款用户获客成本从过去的几十上涨到两三百元,流量红利日趋收窄。
不仅如此,基于整体风险管理的考量,监管部门也在对消费金融发展模式进行合规性引导与规范,并按照“金融业务由持牌机构开展”的总体原则展开部署,明确要平衡好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发展(消费金融)相关业务发展必须符合规律,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来进行。如果正规银行机构做好消费金融贷款,能够对不良的市场参与者形成‘挤出效应’,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 肖远企进一步强调。
“有了银行‘正规军’,消费者自然不会选择有风险的融资渠道。”浙江省金融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朱友君表示。
在市场需求驱动、合规性要求凸显、政策有意支持的背景下,银行“正规军”对消费金融的态度由观望转向积极参与,进场步伐加快。以此为标志,消费金融行业从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正式进入行业发展“下半场”。
面对消费金融的下半场,银行可通过自主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成立或入股消费金融公司或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等方式,更深入地参与到消费金融服务中。
相比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高门槛和自主开展业务的高投入模式,银行可以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企业积累的业务经验和创新能力,提升效率,降低业务成本,快速切入消费金融市场。
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在合规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下,银行在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时会更加注重资产质量,并围绕优质客户真实、合理的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因此对于合作方的选择也更加谨慎,会从股东背景、资产风险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作为专注获客与风控的金融科技服务商,中腾信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中腾信”)于2014年由中信产业基金等主体注册成立,受益于股东在品牌发展、业务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以及过去5年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深耕细作,中腾信已服务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其资产质量控制水平同业领先,在金融机构间建立口碑。
中腾信拥有营销获客、个人信用评估、风控系统支持等成熟产品与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撮合对接效率。
获客层面,中腾信通过线上精准营销引擎,从全国范围内开拓符合金融机构需求并且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客户,继而利用自身大数据信用评级及人工智能反欺诈模型对客源进行初筛,再将其推荐给合作机构,助力银行等合作机构高效精准获客。截止2018年12月,中腾信累计撮合放款规模550亿,贷款余额230亿。
在金融科技的探索应用上,中腾信已借助生物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使用,实现了在智能获客、智能风控、智能反欺诈、贷中决策、贷后管理等消费信贷全周期业务场景中的成熟应用,极大提高了其业务处理能力和服务效率,可为合作机构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消费信贷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与商业银行、保险等持牌机构的合作树立起较好的示范和标杆作用,更好地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性的同时,共同促进消费金融下半场的规范健康发展。”中腾信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