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行业整顿人心惶惶,“科技中立”重建信心

2020-01-10 10:18:04来源:中腾信

  近日,部分地区经侦突查金融行业第三方数据服务商,数据隐私保护等话题升温。随着整肃的深入,部分中小银行暂停了大数据风控合作业务,近日甚至传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试行办法》正在征集各方意见,一时间全行业陷入人心惶惶、草木皆兵的境地。

  

  此次对“数据供应商”采取的行动,显示了监管从源头上清理整顿大数据行业的决心,但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大数据风控前景的担忧。

  

  事实上,在当下过度解读政策、唱衰行业或是一味呼吁监管松绑都难免有失偏颇,对长远发展无益。换个角度看,如能借此次整顿重新审视大数据价值,厘清不同市场主体的权责,明确数据采集、应用的规范,或许整个行业将迎来换挡出发的窗口期。

  

  消费金融突飞猛进的近十年发展历程中,大数据的应用革新了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水平和效率,其应用价值已被充分验证。“传统金融服务解决不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必须引入替代数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近日在中国普惠金融论坛上表示。他同时强调,合法和安全是使用替代数据的底线。

  

  有观点表示,大数据技术在法律、政策上从未被明令禁止,本身是中立的,但是需要厘清,大数据技术是中立的,而大数据企业不是中立的。大数据可以用来实现精准推荐,也可以实现精准骚扰;可以实现网络诈骗,也可以实现风控反欺诈。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认为,越是强调科技中立,就越要强化对科技公司及使用者的监管与规范,唯有如此,才是捍卫科技的中立性。

  

  以此次整肃风暴中首当其冲的爬虫技术为例,据业内资深律师解读,这些从事爬虫业务的大数据公司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罪名。更遑论这些公司还有将数据违规他用、不当获利、协助贷款平台暴力催收等恶劣行为。

  

  如今,每个人的生活都被数据定义,从用户信息授权第一道关口的失守开始,再到数据的泄露、滥用、买卖,那些缺乏底线、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毫无约束,更甚者游走于法律灰色地带的“问题企业”,都是在用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来为它们的短期利益买单。

  

  捍卫数据安全,就是在守卫行业的未来。人民日报发布时评文章《人民时评:共同守护数据安全》如此表态:企业必须目光长远,放弃窃取、滥用数据的眼前利益,共同守护数据安全才是明智之选。

  

  这一系列“震荡”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但技术的发展不能因噎废食,面对数据应用,企业要寻找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点,并结合具体场景去深度理解数据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让大数据风控有健康发展的空间。

  

  “事实上,在合理的数据应用范围内,解决用户隐私保护问题的技术手段有很多,比如说数据脱敏、权限管控、加密存储等。”中腾信大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该负责人介绍,业务实操中,中腾信的所有数据经用户同意授权才进行使用,让用户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同时,中腾信对获取的真实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并严格限制数据用途,数据仅用于信贷审批和风险评估,用户原始数据也会进行加密保护,不进行任何交易。

  

  “除了对数据的使用之外,我们还对可能接触到用户信息的工作人员进行双重监控,一个是访问权限的监控,一个是访问行为的监控。一旦出现异常访问,我们会及时警告并人工排查,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只有做到数据应用的规范化,真正的大数据风控企业才能与贩卖流量、倒卖数据的“大数据公司”严格区分开来,使其价值聚焦于数据的整合、挖掘、分析和运用,并延伸至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平台能力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大数据风控在金融领域的价值。